得過性病會增加罹癌風險?醫師破解有關「性」與「癌症」的四大迷思

(研究暗示,性行為較頻繁的人,可能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,另外性伴侶較多的人也可能較易罹患攝護腺癌。)

Twinsterphoto / Via  shutterstock

每日健康/高醫醫訊 泌尿科 詹鎮豪醫師/黃書彬教授

 

性行為是否會影響攝護腺癌風險?

攝護腺癌是男性專有的疾病,也因為如此,臨床上常會被病患詢問到性行為是否會影響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?針對這個問題,特別做一文獻回顧與探討,簡述如下:

攝護腺癌及性傳染病之間的關係

在一篇發表於2001年的整合分析(Meta-Analysis)中,Leslie K. Dennis等學者整理了自1966到2000年有關的文章,並試圖分析出攝護腺癌與性行為及性傳染病之間的關係,該研究指出:曾經罹患過性傳染病的病人,未來得到攝護腺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.4倍特別是曾感染梅毒的患者,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高達一般人的2.3倍!

該研究也暗示,性行為較頻繁的人,可能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,另外性伴侶較多的人也可能較易罹患攝護腺癌。

然而在此研究中,並沒有提供關於婚姻次數、初次結婚年齡、初次性行為年齡等等數據,因此仍然存在許多討論空間,讓我們繼續看下去。

性不性,有關係?

在2003年,Giles等學者發表了一篇病例對照研究(case-control study),針對年齡小於70歲的男性,調查他們的性行為模式,研究發現攝護腺癌的發生率與病人的性伴侶數目無關,也跟24小時內最多射精次數無關,換句話說,一夜七次郎並不會增加攝護腺癌的機率。

另外這篇研究發現,在20幾歲時射精次數較多者(每週多於5次),比較不會罹患攝護腺癌(勝算比Odds Ratio:0.66),但在30多歲與40多歲時,則射精次數與攝護腺癌機率無關。

這樣的結果與上述研究數據並不一致。而這篇文章也指出,因為要調查性行為模式須讓病人填寫問卷,這可能有回憶的誤差,而造成數據研究的偏差。

無獨有偶,Michael F. Leitzmann等學者在2004年也發表了射精次數與攝護腺癌關係的研究,而且他們進一步將射精行為分成自慰、夢遺、與性交,試圖從中找出一些端倪。

研究中調查了29342個年齡介於46到81歲的美國男性,結果顯示射精次數或射精方式(諸如:自慰、夢遺、性交),並不會影響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;然而在40到49歲的年齡層中,射精次數較多者(一個月射精多於21次)比次數較少者(一個月4到7次),較不易罹患攝護腺癌。

以上兩個研究結果顯示,整體而言,性行為與得到攝護腺癌的風險並無顯著相關。

不同年齡的性行為與攝護腺癌之間的關係

看到這裡,大家可能會有個疑問,如果性行為以年齡區分,那麼在不同年齡的性行為頻率,是否會影響攝護腺癌的發生機率呢?

在2008年,Polyxeni Dimitropoulou等學者發表了一篇病例對照研究,調查對象是比較年輕得到攝護腺癌的患者(小於60歲),發現在20幾歲時性行為較多的人(一個月20到56次),未來可能有比較高的機率罹患攝護腺癌。

然而,若在50幾歲時有較多性行為(一個月8到38次),反而會是保護作用,可以減少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。而且,50幾歲的年齡層,自慰也可以減少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(一週1次以上)。

這個研究告訴我們,也許在不同年齡的性行為頻率,與攝護腺癌之間的關係也不盡相同。

性伴侶的數目?

前面提到性行為與攝護腺癌之間的關係,那麼性伴侶的數目呢?是否跟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有關呢?

2014年在加拿大,Andrea R. Spence等人發表一篇文章,統計1590個診斷為攝護腺癌的病人,結果相當有趣:性伴侶超過20個以上的人,可能會降低得到攝護腺癌的機率,特別是擁有20個以上的女性性伴侶,更能降低罹癌機率!

相反地,若有較多男性性伴侶(同性伴侶),反而可能增加罹攝護腺癌的風險,當然在解讀這研究結果尚須考量倫理與道德觀感。

 

綜合以上所述,在目前的醫學研究中,對於攝護腺癌與性行為之間的關係,仍然莫衷一是,並沒有明確的定論。或許還需要更多的數據與佐證,才能讓我們更加明瞭攝護腺癌這個神祕的疾病。


封面圖片來源:Twinsterphoto / shutterstock

延伸閱讀

哈佛研究:男人一個月「射15次」有效抑制攝護腺癌,下半身性福穩妥當

© 2016-2024 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
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
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