飯前、飯後藥有何差異?相同症狀的人可以吃同種藥嗎?專家釐清錯誤藥命觀念!

(藥物之吸收如受食物影響而作用顯著改變,空腹服用療效較佳且無什胃腸副作用時,則可建議飯前投與。)

Amanita Silvicora / Via  shutterstock

每日健康/高醫醫訊 復藥劑部 陳啟佑 副主任

 

用藥安全與健康促進

藥如雙面利刃,可治病亦可致病,適當之治療可緩解或治癒疾病,但若使用不當,亦可能反而危害健康甚或致命,故如何安全用藥促進健康是疾病治療上一重要課題。

藥物有許多劑型,優劣各異,醫師評估病況後,才選擇最適當藥物及劑型。

部份病患迷信注射療效較佳,其實注射投藥成本高,潛在危險性亦較大。對絕大部份病人而言,口服是最方便且安全性高之投藥方式,效果應不遜於注射,有時甚或更佳。

病人服藥時常希望瞭解其適應症,一種藥物可能有幾項適應症,不同藥品亦可能用於治療同一疾病,醫師經詳細診斷及審慎評估後才「對症下藥」,部份病患喜歡自我醫療,國人常有「吃好兜相報」之「美德」,推薦所謂「良藥」給親朋好友,或將未服完之藥物分贈親友。

治療藥物之選擇,是甚專業性考量,絕對不可「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」。 亦不可因求「癒」心切或恐懼副作用而擅自增減治療劑量。

藥物治療有一定療程,若未完成療程即驟然停藥,即使病情已某程度之緩解,疾病可能復發,抗生素之治療尤然。服藥有增減劑量或其他改變之時,須諮詢處方醫師,不宜冒然行事。

飯前或飯後服藥一般不致於有很大影響

藥物之吸收如受食物影響而作用顯著改變,空腹服用療效較佳且無什胃腸副作用時,則可建議飯前投與。

此種食物對吸收之影響,有時亦可能因特殊考量而忽略。藥物治療之目標除達到預期治療反應、減少與避免不良反應外,亦不可輕忽病人服藥之方便性。

藥物治療難免會發生不良反應。基於用藥安全,藥品研發中或上市後,一有不良反應即須自動呈報,並詳載於藥品說明書,其主要目的乃是提醒處方醫師、藥師或病患注意,以避免或減少類似不良反應之傷害。

說明書所列之各項不良反應是提醒注意,而非必然發生於服藥病人身上。各類媒體中常有強調藥性溫和,絕無副作用之廣告,社會大眾耳濡目染,結果深信不疑,如此反而可能忽略其潛在危險性。

藥物之儲存亦是重要問題,除特別註明冷藏外,一般放置於乾燥陰涼處所即可,家中若有小孩須特別注意藥物之管理,以避免造成意外。

病患遵醫囑用藥是成功藥物治療之重要因素,而病患與醫療人員之適當溝通、對用藥之正確認知及對治療之態度,常顯著影響其遵醫囑性。

醫療人員應給予病患適當用藥教育,使其正確認知藥物之使用,而民眾本身盡量就治療相關問題多與醫療人員溝通。健康照護與安全用藥是團隊工作,有賴於醫療專業人員與病人甚或病患家屬之協力合作。

 

封面圖片來源

Amanita Silvicora / shutterstock

延伸閱讀 

吃藥為什麼不能配葡萄柚? 藥師:這4種水果也千萬不要

© 2016-2024 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
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
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