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天生比男性心理更脆弱? 錯!最新研究關鍵在「背景壓力源」

照片來源:示意照/翻攝自Pexels / Via  照片來源:示意照/翻攝自Pexels

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

不少人都有女性比男性更脆弱、心理復原力較差的刻板印象,但這真的是性別造成的影響嗎?
董氏基金會引用國外最新研究結果指出,大家得要有正確的觀念,因為性別與壓力相關心理後遺症的關聯性不再顯著,關鍵是在於「背景壓力源」。

這一篇發表於2021年12月《臨床精神病學雜誌》的研究,是針對紐約市西奈山醫院第一線健康照顧者進行調查,不但篩選壓力相關心理後遺症,也分析其與性別的關聯性以及可能的中介因素。

研究發現,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出現壓力相關心理後遺症,例如重度憂鬱症 (MDD)、廣泛性焦慮症 (GAD) 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(PTSD) 的症狀。

不過,當研究者將間接影響因素列入分析之後,例如疫情前的倦怠等「背景壓力源」及疫情期間照顧孩童、依賴者等「指標壓力源」,性別的影響則不再顯著。

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,研究中所提到的間接影響因素,往往是最容易被女性本身所忽略的壓力,例如孩子的教育規劃、家庭活動安排、家庭關係促進,如何讓親子間互動更密切、有良好的溝通等,這類隱形的家務壓力,無時無刻存在女性照顧者心中,形成一種持續累積的腦力精神負荷,容易讓女性心力交瘁。

戴怡君提醒,女性應避免壓力而陷入憂鬱與焦慮,建議時時覺察自己的壓力狀態,除了可以定期進行情緒與壓力檢測之外,平時也能透過身體狀態瞭解自己的壓力程度,像是如果出現肩頸肌肉僵硬、常常有頭痛、睡不好、容易疲憊等狀況,表示已有一定程度的壓力,需要適時的紓壓放鬆。

另外,總是在腦中盤旋思考、無法決定的壓力事件,戴怡君強調,即使是小事,像是買什麼午餐、幫孩子選擇課外活動、家務處理或是怎麼拒絕他人的邀約,都可能成為影響心情或情緒的壓力源,建議女性嘗試「1、2、3行動」原則,每當腦中浮現一再思考、猶豫不決的念頭,可告訴自己默數到三,就站起來或說出來,只要開始實行與行動,就能幫助自己減緩不安與負面感受。

照片來源:示意照/翻攝自Pexels

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:

「窄到塞不進一根小指頭」 肛門太窄!害男靠吃瀉藥度日

缺「它」恐害胎兒神經缺陷! 衛福部調查:育齡女性每10人就1葉酸缺乏

【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】

 

© 2016-2024 Links Technolog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
Pollster Technology Marketing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
每日健康 Health 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許轉載本網站內容